去年6月,我第一次踏上阿壩州這片凈土。
從成都到馬爾康,數(shù)百公里的高山宛如大地的脊梁,從小生活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我不禁被它的雄偉與莊嚴深深震撼。而這連綿不絕的山脈仿佛在訴說著傳奇的故事,等待著我去聆聽與探索。在去大渡河項目報到的路上,兩根高大粗壯的橋墩宛如巨人的雙腿,穩(wěn)穩(wěn)地佇立在峽谷之間,后來我才知道峽谷間的那條河叫大渡河,而那兩根在建的橋墩就是之后與我結(jié)下不解之緣的神山特大橋。初次站在特大橋橋墩下,抬頭仰望近百米的墩身,令人仰止。此時,朝霞正好灑在橋墩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,似在向我展示它的威嚴與力量。乘梯而上時,轎廂外,百米之下的大渡河如一條憤怒的蛟龍,洶涌的河水裹挾著泥沙,以萬馬奔騰之勢呼嘯而過,白色的浪花不斷拍打著岸邊的礁石,濺起高高的水花,那震耳欲聾的水聲似是大地的怒吼,彰顯著自然的磅礴力量。 0號塊上,橋面的每一處紋理、每一根鋼筋都清晰可見,那些精致而有序的焊接紋路,仿若它的血脈經(jīng)絡,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生機與活力,賦予它鮮活的生命與靈魂。
在初見特大橋的震撼后,我懷著強烈的好奇與敬意,開始深入探尋它背后的故事,渴望知悉它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。在大渡河項目的六百多個日夜,我陪伴它從一號塊澆筑到合龍塊澆筑,在翻閱那堆積如山的工程資料時,這座特大橋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漸變得豐滿而鮮活。它是大渡河項目團隊心血與智慧的結(jié)晶,凝聚著無數(shù)人的夢想與努力。這里地質(zhì)狀況極為復雜,堪稱一座天然的“地質(zhì)博物館”。特大橋的選址區(qū)域,地下巖層像是被大自然肆意揉皺的紙張,褶皺縱橫交錯,斷裂帶如隱藏在暗處的利刃,隨時可能給工程帶來致命一擊。巖石的質(zhì)地也參差不齊,有的堅硬如鐵,鉆頭觸及時火花四濺,艱難地啃噬著每一寸進度;有的卻又松軟易碎,仿佛不堪一擊,在施工過程中帶來了坍塌的風險。在這樣的地質(zhì)條件下打基礎,就像是在鋼絲上行走,每一步都需要精準的計算和無畏的勇氣。夏季,熾熱的陽光如火焰如今,特大橋已圓滿落成。它像一條靈動的絲帶,飄舞在峽谷之上,讓天塹變通途。這座橋,就孤獨而又堅毅地坐落于此,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形成鮮明的對比。它沒有融入這片自然的柔美,卻以一種無可比擬的氣勢,凌駕于山水之上。它像是一位來自遠方的開拓者,帶著現(xiàn)代化的氣息,闖入這片古老而寧靜的天地;又似一位沉默的守護者,靜靜地凝視著峽谷的變遷,見證著歲月的流轉(zhuǎn),訴說著工程人用勇氣和熱情改變山河的故事。(四川大渡河項目 陳世鑫)般舔舐著大地,整個峽谷成為了高溫的煉獄。施工現(xiàn)場像是被放進了巨大的蒸籠,熱氣翻滾,讓人喘不過氣來。建設者們在墩身上忙碌,汗水不停滾落,濕透的工作服緊緊貼在背上,結(jié)出一層又一層白色的鹽漬。那滾燙的鋼梁,似乎能將皮膚瞬間灼傷,可他們依然緊緊握著工具,專注地進行著每一道工序,沒有絲毫退縮之意。冬季,凜冽的寒風如冰刀般割著肌膚,寒冷仿佛能穿透骨髓。氣溫常常驟降至冰點以下,整個峽谷被冰雪覆蓋,一片銀裝素裹。建設者們在這冰天雪地中作業(yè),呼出的氣息瞬間凝結(jié)成白色的霧凇掛在睫毛和胡須上?;炷恋臐仓ぷ髯兊卯惓FD難,為了確保混凝土的質(zhì)量,各種保溫措施悉數(shù)登場,精心呵護著每一方混凝土的凝固過程。